关键词
诗文库 题目
申国太师吕公晦叔挽词三首 其一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冢宰传三世,元勋辅六朝
承家同郑武,致主必唐尧。
梁坏将何仰,川流不可邀。
新阡人散后,林柏暮萧萧。
申国太师吕公晦叔挽词三首 其二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仪物罗西甸,恩荣葬上公
悠扬蒿里日,惨淡柏城风。
河岳收英气,旂常纪茂功。
传家多令子,将复继遗忠。
申国太师吕公晦叔挽词三首 其三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达尊推国老,雅量寔予师。
世翊千龄运,哀闻二圣悲。
伤心瞻傅象,竭力奉萧规。
多少忠贤泪,非唯哭己知。
乙未二月十九日喜雪适间道有赍至托克托太师出征诏因赋 元 · 袁泮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九
纷纷朔雪南飞夜,万里山河总汉朝
铁马渡江春阵合,玉龙吹海曙光摇。
中天气正妖氛豁,南国春深瘴疠消。
最喜天威行肃杀,布衣无分乐渔樵。
太师汪焕章社日劝农余出湖曲 其一 宋 · 葛绍体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飞旆行春沐雨天,风光一阵杂晴烟。
麦苗绿润秧芽嫩,鼓吹声中卜有年。
太师汪焕章社日劝农余出湖曲 其二 宋 · 葛绍体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春劝老农誇岁岁,晚飞新燕贺年年。
鉴湖一棹烟波客,燕舞农歌伴醉眠。
论诛蔡确当与师臣商量元祐四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一、《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皇朝文鉴》卷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六
臣伏见蔡确之罪,天地不容。
而陛下不速严诛,许其开析,执政徐议其罪,足见圣人存心,正合《周书·无逸》「皇自敬德,不复含怒」之意。
但陛下特以社稷为念,故发于睿断,行之不疑
臣之愚心,虽知蔡确众议不容,复忧圣政或有所亏。
盖陛下临御以来,政化清明,如青天白日,无轻氛薄翳;
道德纯备,如精金美玉,无纤瑕小疵。
今以一蔡确之故,烦朝廷行稀阔之刑,天下久安,人所罕见,必生疑骇。
复恐贻之将来,垂之史策,薄有拟议,则于圣德神功,深有可惜。
在臣负恩窃位,罪不容诛,盖如父母之有逆子,虽天地鬼神不能容贷,至于父母,亲置于必死之地,则却恐伤恩。
臣之区区,实在于此。
陛下保完社稷之心,天地神明之所昭鉴;
而微臣爱惜陛下圣政之诚,亦应陛下可察。
不避一身之万死,而展补报之愚衷,惟愿睿慈,曲加详虑。
所有再行重责,伏乞付与师臣已下商量,所贵责归臣佐,不累圣明。
臣无任爱君激切之至。
上宰相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天下固有良时既去。
而悲歌叹泣之不同。
故当时则叹。
已去而泣。
过时而歌。
然君子居其位。
则耻闻之。
不在其位。
则耻不能言之。
其为士君子之心。
不忍闻之。
与闻之而不忍弃之。
则一也。
夫思虑可以精安危。
步骤可以负戈殳。
彊劲庄勇。
持久有守。
临事不乱。
然而良时不与。
斯不得不叹。
既而信不见任。
知不见谋。
周游而晚归。
风雨相半。
苦其精力。
良时不集。
而畏事之不成。
斯不得不泣。
及其田园已暮。
始反乡里。
白头无成。
或反自疑斯不得不歌。
是其为人。
皆有忧天下而欲用其道者也。
不私其身之安佚而休者也。
既不私其身。
则公于悲歌者叹泣者也。
而是人岂以富贵而后天下之心哉。
也歌之则己太蚤。
泣之则不得不豫计。
叹之则正当其时。
而君子未闻。
虽然。
閤下及其少壮而用之。
无使后时泣歌。
耻累君子。
幸甚。
太元曰。
当时则贵。
已用则贱。
其不可后也已矣。
况当今岩无人矣。
溪无人矣。
佐王活人之术。
一皆以文学进。
文学进而君子不动心。
也不知其所以得罪。
太师 明 · 顾大典
 押阳韵 出处:六十种曲 青衫记 第二十三出
生见惊介:顿惊惶这旧物浑无恙。悲坠屦难禁感伤。
觑亡簪使人惆怅。叹蝇头蜗角空忙。
受尽了许多风浪。转教人心旌遥飏这件青衫。是我失落在京师的。
路迢迢何缘到你行。小丑诨介生早难道风吹云捲入兰房。
太师 明 · 顾大典
 出处:六十种曲 青衫记 第二十三出
贴小旦:有一个绯衣仙子来相访。生沈吟介:非衣贴小旦:他
挟青衫掷还阮郎。生:什么阮郎贴小旦:有个元在傍边的。
他又曾与刘郎相傍。访天台同渡石梁
到如今人间天上。闪得人粉凋红丧。
减芳容啼痕两行。诉不尽别来牛女做参商。
太师 明 · 顾大典
 出处:六十种曲 青衫记 第二十三出
生:东郊曾访平康巷。遇佳人流连夕阳。
爱红妆琵琶嘹喨。解青衫典却琼浆。
贴小旦笑介:说起琼浆。却是裴航的故事了。
生:到如今音容绝响。也只为干戈扰攘。
断鳞鸿天各一方。多应是眼前物在人亡。
太师 明 · 顾大典
 出处:六十种曲 青衫记 第二十三出
避兵投止方鞅掌。相怜惜借居左廊。
出青衫真情说向。反教人寸断柔肠相公相公
他为你受万千磨障。狠娘行罗钳吉网。
眼见得凌辱数场。为千金要将他远嫁浮梁
太师 明 · 顾大典
 押阳韵 出处:六十种曲 青衫记 第二十三出
生:听伊言使我添悽怆。这时节有谁主张兴奴兴奴。
遣不去杀风景的业障。打不上影儿里情郎。
冷淡却梅花孤帐。祗落得梦魂劳攘。
白头吟难禁那厢。题桥客怎生忘了凤求皇
太师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䌽毫记 第六出
小生:帝城浩荡春如许。
丽昭阳罘罳绮疏。
试看取五云宫阙。
兼带着六甲行厨。
引高歌激楚阳阿舞。
细趁著回风低度。
尽堪送金尊玉壶。
微醺处。
睨佳人皓齿红肤。
太师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䌽毫记 第六出
小旦:椒房沐宠承恩遇。愧自比当熊贯鱼。
独占他三千粉黛。怎堪方十斛明珠也。
秋风扇箧愁纨素。愿长如织女黄姑。
奉宸游秦宫汉都。颠勿使凄凉风雨羊车。
又诏国师地皇二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临本不知星,事由愔起(《汉书·王莽传》下)
太师赈贷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惟阳九之厄,与害气会,究于去年
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尤甚,予甚悼之。
今使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
太师公所不过道,分遣大夫谒者并开诸仓,以全元元。
太师公因与廉丹大使五威司命右大司马更始将军平均侯之兖州,填抚所掌,及青、徐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复屯聚者,皆清洁之,期于安兆黎矣(《汉书·王莽传》下)
太师庙听玉笛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二
閒吹玉笛古祠前,摆感摇愁八百年。
香火此邦犹未冷,旧京消息渺西天。
上宰相书(一)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四、宋代蜀文辑存·续补
某幼而喜为文,至今二十年矣,于文无所不观,始诵其言,中探其义,卒明其道。
其言则自简编以来,凡可以使人骇心动目者,皆是也;
其义则学士大夫类能言之矣,故缺而不论,而独论其道焉。
夫文何以为者也?
圣人所以探深索隐而化天下者也。
是故神而明之者君也,辅而翼之者相也,铺而陈之者卿大夫也,而士不预焉。
夏商以前,其文逸矣,然见于后世者,非宓羲、尧、舜、禹、汤之所为,则皋陶、益、稷、伊、傅之所作也。
当是时,不闻有卿大夫以文显于世,而况于士乎!
彼非有所不能也。
文事兴于上,则在下者无事于此也。
今夫《易》之卦爻,则是圣人所以开物成务者也;
《诗》之风谕,则是圣人所以移风美教者也;
《书》之训誓,则是圣人所以发号敷命;
而《春秋》之纪事,则是圣人所以劝善惩恶者也。
此数者,皆圣人所操持以为化天下之具,则士安得预其间哉!
周衰,开物成务之道不行于上,而后孔子彖而象之。
劝善惩恶之道不行于上,而后孔子笔则笔,削则削,以至移风美教之道不行,而后三百五篇定焉。
发号敷命之道不行,而后百篇叙焉。
孔子之所条,皆上述尧、舜、禹、汤,而下述益、稷、伊、傅,以示后世而已,非有意乎自为文也。
后之学者不求其道而求其义,不求其义而求其言。
求其言者斯为下矣,而尚有不能尽,则其于道岂万分之一乎?
呜呼!
自六经而后,文体何其多变也,其源皆出于六经,而寖失其体。
是故学彖象者其流则为论、为义,学笔削者其流则为传、为记,学三百五篇者其流则为箴、铭、赋、赞,学百篇者其流则为表、启、疏、檄,又于其间增之以浮夸,杂之以靡丽,则文之用于下者多,而施于上者寡矣。
故后世工文者,率皆布衣穷居之士,而时君国相以是为虚饰,凡先王所以化天下之具,至是而为一小技尔,岂不深可惜哉!
宋以文德为治,今上睿文益高,赫赫昭昭,已高出五帝三王之右矣,又选于众而用相公
伏惟相公以大儒经世之文,当元宰秉钧之任,以昌言则益、稷,以赓歌则皋陶,以对扬则傅说,其设之于政事则又兼前代之轨模,耸远方之瞻听。
盖道之不行,千有馀岁矣,于此时而吾君神明于上,吾相辅翼之于下,则是万世之一时也。
以今准古,士虽无预于文,然上既责学者以古圣人之道,而士因于馀习,其文不能近六经,至有汉晋之弊,有志之士咸知患此,而独未有推言之者。
某不佞,以为当万世之一时而不言,则古道当何时而兴耶?
方今去夫子已千岁,而去夏、商则又远矣。
如欲恢复古道,必将自其言始,使立言者其体稍近六经,则于道或得其一二,下焉不为汉晋之文,上焉有以助吾君吾相化天下之道,甚非小补也。
故尝著书八篇,粗论其事,既以上登闻矣,又以其副献诸相公
窃观自汉而下,虽世所谓贤相,特以簿书期会为急,未有及此者也。
惟先正王文公数为神考言之,则某今日所望于相公者,岂浅浅而已哉!
某一介之鄙儒,技艺无以踰人,前岁上书,诏得附试,是时相公位在黄门,事之本末所具见也。
闻之道路,独尝辱借一言之重。
然而命穷力薄,旋触闻罢,今二年矣,而犹茫茫未得入仕之路。
诚见有道之世,丝毫之才皆得收用,故未分深潜远引,而复为今日之举,则今日所望于相公者,又非前日无意于人材者之所为也。
王文公之为相也,诸生徐禧者著书数十篇言时事,文公取以闻上而官于朝。
盖古之人以道自任者,必旁求山林之士以为用,是以豪杰交归之,而功业著于天下。
今某朴暗固不足以言世务,然其不为无补。
相公方率循文公辅翼神考之道,以佐圣主,某也不佞,愿以其不肖之躯为山林之士先焉,惟相公取八篇之书而省览之,如可观采,亦以言上,不胜幸甚!
上宰相书(二)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四、宋代蜀文辑存·续补
某闻三代而上,取相于学校;
三代而下,取相于山林。
昔圣人之兴学,大为之纲,小为之纪,岂故乐为是纷纷哉?
以为非独吾百执事咸出乎此,故溉其本以俟其实,而增其膏以发其光。
方其弦歌鼓箧,居乎辟水之上,则已有公辅之器矣。
及其峨冠曳带,立乎本朝,则又有公辅之望矣。
一朝举而熙帝之载,其名高,故天下服之无异词;
德成,故天下从之无解体。
考三代之盛时,后惟时乂,相亦有终,道同俗一,盖其所以致之非一旦暮之力。
后世庠序废,于天下士未尝有素养也,一旦取诸山林之中,置诸左右,彼其素所蓄积,无以服天下,士大夫又况二三其德,尚奚责其享上帝之心哉!
昔人论兴学者鲜克知圣人之用心在是也。
惟我神考,灼观古初,始辟学舍,始约贡法,爰有希世之人为时而出。
方其实茂光辉,在神考时论士于学,则首得相公焉,及其名高德成,在今上时取相于学,则首得相公焉。
盖自神考长育成就,冀得元儒,以遗今上,至今日见之矣。
嘻!
去三代千馀年而复有三代之学,士安得不舞手蹈足以颂其事哉!
此某所以不自薄陋,亦得以引纸而长言也。
伏惟相公姬旦之德,召奭有不能知;
孔氏之言,卜偃有不能闻,天下之士乌能窥万分一?
惟其直道是履,谋上合乎吾君,嘉猷是告,泽下加乎吾民,于是位为洪化,职为秉钧,其摅素业以增九庙之固,以恢万世之功,自今始矣。
当轴未逾月也,执贽而见者无虑数百人,已仕者庆于朝,未仕者庆于野,知古风之复振也。
某区区鄙儒,技艺无取,尝一登内阁,遽被斥去,岁华五阅,尚困无津,适睹殊休,窃自奋勇,思一吐其胸中之所欲云,是故诣大丞相而忘其贱,见大君子而忘其愚。
伏惟修仁作绠以汲其穷,立义为梯以阶其进,虽极愚至陋,敢忘图报哉!
辄冒威重,不胜战汗!